千萬別把孩子養成只知道埋頭學習的「傻白甜」,啥也不懂的孩子未來注定會走很多不必要的彎路,栽很多跟頭。
我們做家長的,總覺得孩子目前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,其他的都沒有用。我們總覺得所謂的社交能力,高情商,等孩子步入社會,磨練幾年就會了。
現實卻【啪☆啪】打臉。
高學歷+低情商+低能力,其實是一個很可怕的組合,「傻白甜」的孩子步入社會后,太單純太老實,他們的「學生思維」很難扭轉,失落感強,容易出現敏感、自私、雙標,甚至價值觀扭曲,處處不適應,到處摔跟頭。
即使有的孩子有自我成長的意識,能不斷修正自己,也是建立在走彎路,栽跟頭的基礎之上。
前段時間,網上流行的「00后整治職場」的梗,看似不羈,很有個性,都是大爽文,但實際上很多都是低情商,沒教養的表現,職業生涯注定要付出代價。
而那些在學校時,就情商高,性格好,能力強的孩子,從進入大學后,就飛速成長,特別是步入社會后,沒幾年就能拉開差距。
作為父母,我們都經歷過,很清楚社會需要什麼樣能力的人,什麼樣的人更吃得開。
如今大部分家庭都有能力,有條件,有經驗,那麼我們就需要轉變思維,從小有意識地培養他的高情商,表達力,教他讀人做事,幫助他建設一顆強大的內心,擁有穩定的心理素質和正確的價值觀。
這不是教孩子圓滑,而是培養他的沉穩和城府,讓孩子擁有大智慧。
千萬不要將孩子的學習和生活隔絕開。
有的孩子學習是學霸,在生活中就是個「渣渣」,不但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沒有,就連和人相處的社交能力都很差,說話臭,辦事死板,遇到一點兒困難就鉆牛角尖。
父母千萬不要在生活中給孩子代勞太多,讓孩子做家務,學做飯,參與家庭決策中,這是在培養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。
父母的社交生活要孩子多參與,如何送朋友禮物,參加聚會要做哪些準備,在社交場合如何與人溝通,有哪些注意事項,孩子學到了受益匪淺。
父母不要覺得和孩子談工作上的事情沒有意義,行業發展,工作前景,工作中遇到的阻礙問題,同事相處沒事兒都和孩子聊一聊,這都是在變相提高孩子的眼界和思維。
生活是最好的老師,孩子在生活中接觸的越多,學到的越多,各方面提升才會更快。
一定要讓孩子看新聞,讀新聞,思考新聞,特別是女孩子。新聞培養的是孩子的格局和敏銳度,拓展孩子的思考深度。
很多孩子「兩耳不聞窗外事,一心只讀圣賢書」,大學畢業了還是個溫室里的花朵,覺得生活靜好,結果到社會上就被暴擊,更可怕的是還有些撞了南墻也不回頭。
朋友家的孩子,碩士畢業簽了一家不錯的企業,結果一年過去了,孩子然變成了「家里蹲」,找不到工作了。原因就在于這一年中,他的每個決定和選擇都是建立在「我認為」的基礎上,根本沒有和大環境與就業未來發展結合思考過,結果步步錯,最終連工作都丟了。
最可怕的是,到現在她都沒意識到自己的問題,依舊不關心外部咨詢,閉著眼睛按自己的想法來,誰說都不聽。
不管是時事新聞還是社會新聞,一定要讓孩子每天都接觸,都了解,多和孩子聊一聊,啟發孩子多思考。
這樣培養出的孩子,敏銳度高,目光長遠,思考更縝密,格局也更大,也更機靈。
雖然我們是過來人,但人的精力和閱歷是有限的,不可能面面俱到。所以要讓孩子多讀開智的書,通過書籍與智者交流,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。
帶孩子多讀歷史書,哈佛、清華北大孩子的書單中,位居榜首的都是歷史書。80%的大學聯考狀元都愛看閑書,而他們最喜歡讀的書也都是歷史書。
讀歷史,不僅增長見識,拓展知識面,還能培養獨立思考,先見意識和批判性思維,可以說被歷史喂大的孩子,知識見識淵博,性格寬厚沉穩,眼界格局更大。
帶孩子多讀科普書,科普書可以激發孩子的求知欲和探索欲,鼓勵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,讓孩子意識到世界的廣袤和自我的渺小。
讓孩子讀一些開智的社科書籍,讓孩子有機會與智者進行思想碰撞,少走彎路。
雖然孩子的成長要經歷一些挫折,但是有些彎路不必走,有些南墻不必撞。
如果父母從小就能重視孩子的智慧培養,孩子遇事就會更沉穩,做事更靈活,遇到困難更堅強,和他人的相處會更輕松愉快。
而這樣的孩子,才是真正贏在起跑線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