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們都說:「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。」
往后余生,孩子們大部分時間都會在操持自己的小家,與父母之間的聯系變少,可能一年也回不去幾次,尤其是遠嫁的女兒,更是如此。
跟一位遠嫁的女性朋友討論這個話題,她一瞬間就紅了眼眶,表示自己嫁人后回娘家,感覺自己成為了「客人」。
父母百般寒暄,生怕怠慢了自己,回房間一看,發現床上堆滿了小侄子的玩具和衣服,據說這間房如今已經成了侄子的儲物間。
心里頓時特別感慨,雖然從理性上能理解父母的做法,但感性上還是不能接受他們這樣處理我的房間,感覺好像我以后再來不回來一樣。
本文配圖均源于網絡,圖文均無關
現實生活中,確實有很多女性面臨著跟朋友一樣的遭遇。
她們家可能還有一個哥哥或者弟弟,等女兒出嫁,兒子結婚以后,家里屬于女兒的痕跡也就越來越少。
偶爾回家,發現自己的房間早已經被霸占,貼心點的父母,可能還會在女兒回家之前提前收拾好床鋪,至少能讓她們回去的時候感受到家的溫暖。
可有些父母卻絲毫不在乎這件事,認為女兒已經出嫁了,那麼房間的使用權應該是由住在這個家里的人決定的,沒有和女兒提前打一聲招呼就把她們的房間改造成孫子(女)的臥室。
最終女兒回自家可能無房可住,要不跟孩子們擠在一起湊合睡幾晚,要不就是獨自出去住酒店。
女兒的房間原本是女兒和父母親情的紐帶,它的存在證明了女兒是這個家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,為何有些父母還是會把孩子房間「讓」出去呢?
A:女兒回家次數少,房間留給需要的家人用很正常
如果說是獨生女或者雙女家庭,房間無人使用,自然可以保留下來。
但是家里要是有一個兒子,情況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,兒子成家立業后,他們若是沒有自立門戶,跟父母住在一起,一旦生了孩子以后,房間很容易就被小孩占上。
而父母一方面考慮到反正女兒一年回不來幾次,房間空著也是空著,不如大方點讓給孫子或者孫女去使用。
如果說家里條件有限,其實這種做法也能理解,只要平時父母心里有你,做女兒的也能理解,不會多說什麼。
B:自己的晚年還要靠兒子,所以優先滿足他們的需求
兒子未來一家肯定要給自己養老,這套房子多半就是兒子的家產,父母自然需要優先滿足他們的需求。
正是這種根深蒂固的「養兒防老」思想,導致很多父母到了晚年以后,對兒子和女兒的態度迥然不同,不光是處理女兒房間這一件事,還有遺傳的分配、養娃帶娃問題。
而這些關系一旦沒有處理清楚,很容易讓女兒寒心,親子關系也可能因此僵化,一家人互相嫉妒、互相猜忌,著實不利于家庭的團結。
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,很多出嫁的女兒回娘家的次數越來越少,難道真是「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」嗎?答案也不盡然。
通過上述的留房問題就能看出,女兒嫁人以后,父母的心態也發生了轉變。
大多數接受傳統封建觀念的父母,內心早已把女兒劃出了界限。
這就導致女兒們回娘家以后,有時候很難感受到來自娘家人的溫暖,特別是當哥哥或者弟弟娶妻以后,他們一大家子親密無間,更顯得自己在這個家已經格格不入。
「我原以為我好不容易回一趟家,能等來娘家的溫暖,可實際上卻是這個家屬于我的痕跡越來越少。
父母對我說話時小心翼翼,他們的話題我都參與不進去,每次做事父母總是習慣叫別人,看到我也站在旁邊的時候,四目相對的瞬間,氣氛莫名尷尬了起來……」
上面這位網友的描述,說中了多少出嫁女兒的心聲。在嫁人以前,我原以為親情是這個世界上最親密無間、最穩定的一重關系,嫁人以后才知道,是自己想多了。
為了避免自己一次又一次的失落,再加上女性嫁人以后,也需要經營自己的小家,每天在小家庭上就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,對父母的關心也可能變少。久而久之,雙方的距離拉遠,女兒回娘家的次數也可能減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