婆媳關系,就像是一道很難破解的數學題,用各種方式書寫驗算,最終得出的也不一定是正確的答案。
在婚姻里,婆媳之間相處,總是容易產生摩擦,產生沖突。看似難以經營的婆媳關系,其實,作為兒媳與婆婆相處,是要有方法的。
于丹說:「最恰當的距離是彼此互不傷害,又能保持溫暖。」
作為兒媳,小事要忍讓,但在一些原則問題上,要堅守自己的底線。與婆婆相處,講清規矩,丑話說在前頭,往后相處,才會更順利。
與婆婆相處,女人定好4條規矩,會被高看。
結婚后,作為兒媳,不必與婆婆走得太親近,能不住在一起最好。
彼此有屬于自己的「地盤」,不必跟對方事事撞在一起,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。既能活得更加自在,也能減少摩擦的產生。
兩個人保持表面上的友好,相處時一張笑臉面對婆婆。逢年過節,作為兒媳把該給婆婆準備的禮物都備齊,心意表達到位,注重禮節。
平時不見面,周末或不忙時,做上一桌子好菜,或約公婆一起外出郊游。大家保持著不遠不近的關系,既能和睦相處,也不會互相打擾。
作為兒媳,沒事時,過好自己的生活,不干涉彼此的自由。相安無事,經過長時間相處,慢慢地經營出更深的感情。
與婆婆相處,多站在她的角度考慮一下問題,就不會有那麼多怨氣,也能多一份體諒和諒解。
《金婚》中的文麗和婆婆一開始頻繁吵架,相互看彼此不順眼。
自從佟志調去三線,兩個女人帶著四個孩子過日子,頗有些「有難同當」的意味。婆婆知道文麗的辛苦與不易,漸漸地,不在小事上與她計較,反而會說些好聽的話去寬她的心。
尤其是知道佟志喜歡上別的女人,婆婆對兒媳更是心里又增添了一絲愧疚。
而文麗很感激婆婆幫她帶大了南方,還一直照顧幫襯著這個家。在婆婆老去的時候,文麗真心實意地孝順她,甚至,比佟志對她還要好。
宮崎駿在《聽見濤聲》中寫道:「距離和時間從來都不是感情的決定因素,真正能決定的惟有兩個人的心。」
兩個人的距離近了,彼此之間就會產生很多碰撞。
遇事,要學會溝通,學會換位思考,增加彼此之間的理解。學會傾聽,婆媳之間就會互相懂得彼此,經營出更好的感情。
兒媳,與婆婆之間相處,要各自保持經濟上的獨立,不要各自算計和過分依賴。
莎士比亞說:「錢是一根偉大的魔杖,隨隨便便就能改變一個人的模樣。」
婆婆不要總惦記著兒媳的陪嫁,小夫妻有權利支配二人的共同財產。不管他們決定怎麼花,可以提建議,但不能強制兒媳必須要上繳,交給婆婆進行管理。
作為兒媳,經濟困難,想要更好的物質生活,可以和丈夫一同辛勤經營,慢慢打拼。
不要總是想著婆婆的養老錢,總想壓榨老人,會被婆家人瞧不起。
婆媳之間,彼此保持經濟上的獨立,便不會因為錢,而鬧矛盾,讓家庭關系變差。
婆媳之間有很多矛盾,從陌生到熟悉,勢必要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。在此期間,可以盡可能避免爭端,嘗試求同存異。
兩個人可以從共同點入手,培養好的相處氣氛。
比如:二人都喜歡烹飪美食,或對養小動物有心得,可以交流經驗,也可以一起做些感興趣的事情。
兒媳,與婆婆相處,要學會尋找生活的共同點,或者是興趣的共同點。有話題可聊,有共鳴,關系可以迅速升溫。
當婆媳之間,有了共鳴,有了默契,彼此之間往往能更好地相處,可以處成朋友一樣。
人生路上,作為兒媳,要經營好婆媳關系。
與婆婆相處,保持一定的距離,不與之有太親密的關系,兩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家。
有些耐心,表現出一種比較隨和的姿態。大家都是女人,都知道過日子的艱辛與不易。就算有些小摩擦,幾句話就能解釋清楚,沒必要記仇。
人生路上,婆媳之間本就是一家人,以心換心,好好維系彼此之間的關系,讓家庭滋生出更多的幸福感。
-END-